《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》
没人敢轻易试图接下李元霸的铁锤。
据说,真正能活着接住一锤的,已经是顶级猛将。若能接下三锤,那简直可以立马封神。隋唐十八好汉之中,罗成试过,失败了;而裴元庆却硬抗了三锤,竟然没死。
一锤震死万军”的李元霸在隋唐十八好汉的英雄谱中,若说谁的名字最响,谁的战绩最狠,李元霸绝对是那个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物。世人说他是天生神力,力拔山兮气盖世,挥舞着两柄沉重如山的铁锤,无论是谁,只要撞上了,基本都得直接趴下。
这不是夸张,而是一种普遍认知。在众多武将眼中,他就是那种不讲道理的存在。李元霸的战斗方式很简单,瞄准、挥锤、碾压,整个过程连喘气都不带的。与其他将领不同,他从来不需要布阵,不需要配合,哪怕孤身上阵,也能掀翻一支兵马。
展开剩余88%他手中的那两柄铁锤,号称“万里云锤”,每柄四百斤,锤身巨大,锤头呈圆鼓状,锤柄长达一丈五寸,握在手里如同握住一对小山。寻常武将连拖都拖不动,更别提举起攻击。而李元霸却可以轻松挥舞,快若流星,重若雷霆。
他的战法,不是点到为止,而是彻底碾压。敌军来势汹汹,他举锤砸下,哪怕是带甲重骑,也会直接碎裂在地。有一次,敌方名将带领三千精锐拦路,李元霸一马当先,五锤之后,前军溃散,中军倒退,后军不战而逃。三千人马,不到半刻便土崩瓦解。
这不是巧合,而是他的常态。一次比武,他站在擂台中央,对面来了五位名将联手,按照正常逻辑,五敌一必胜。但李元霸只是轻轻一笑,连退三步,然后助跑跃起,双锤一挥,空气中传出爆鸣,五位将领连同擂台地砖一起被轰飞出去。擂台断裂,人翻马仰,观众席一片死寂。
但李元霸不仅仅是力量惊人,他更恐怖的是压迫感。那种全场鸦雀无声,只因为他走上场的瞬间的压迫感。观众不敢言,武将不敢动,裁判甚至不敢喊“开始”。因为所有人都明白,只要他动手,那就是生死关头。
更夸张的是,他的速度并不输那些身形灵巧的轻装将领。一锤挥出,不但精准命中,速度还快得离谱,几乎不给对方反应的机会。曾有武将想用走位拖延,结果刚转过身,还没跑出三步,就被锤子从后面追上,直接砸进土里三尺深。
李元霸就是这样一个“武力神话”,不仅在战场上无人匹敌,在比武擂台也无人敢接正面一击。别说连战三十回合,就连能活着接他一锤的人都屈指可数。
拼尽全力,只接住一锤罗成是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,白袍白马,银枪在手,气质清冷,枪法迅疾,是那种一出场就自带光环的武将。他不仅武艺高强,而且智勇双全,在众多将领中,他的作战方式更接近现代意义上的“战术型高手”。
他号称“白虎星转世”,被誉为“唐军第一枪”。单枪匹马破敌阵、夜闯敌营救主将,这样的战绩他数不胜数。他与秦琼、程咬金并称“隋唐三杰”,是隋末唐初的英雄代表。
按理说,一个拥有如此战绩的人物,应该无所畏惧。但当他站在李元霸面前时,也曾露出过短暂的迟疑。
传说那次比武是在洛阳城外的龙虎擂。擂台高十丈,四周围满了各地前来观战的将士和百姓。皇族亲临,文武百官也全体出席,气氛庄重而肃杀。罗成骑着白马缓缓登场,全场顿时爆发欢呼,因为他是被寄予厚望的挑战者。
李元霸站在擂台另一端,双锤垂地,目光平静却如利剑直射。罗成下马,挺枪而立,微微拱手,两人目光交锋,无须多言。
战鼓敲响,李元霸先动。他没有试探,也没有铺垫,直接一锤砸出。这一锤如同天降神罚,空气中隐隐作响,仿佛闪电劈下。罗成眼神一凛,抖手迎击,银枪如龙般腾跃而起,正面格挡。
结果,枪断了。
不是软断,是整个枪杆从中爆裂,飞溅的木屑划破罗成的手背,鲜血淋漓。他本人被震得连退七步,后背撞上擂台柱才停下。那一刻,他的虎口裂开,枪势全散。
李元霸没有追击。他只是轻轻一转手腕,把锤收回肩上,眼神没有一丝波澜。
罗成咬牙坚持,眼神依旧倔强。他从地上抓起半截断枪,摆出姿势,准备迎接第二锤。但他心里清楚,再来一锤,不是手裂,就是骨断。
台下已有人动容,甚至有高官站起身准备阻止。罗成明白,自己若硬撑,很可能留下终身残疾。但他没有后退,因为在他的世界里,英雄不低头。
最终,李元霸没有再出手。有人说,他对罗成有敬意,也有人说,他觉得没必要再多废力。总之,那一锤之后,罗成退出擂台,虽败犹荣。
那一日之后,罗成依旧是顶尖武将。但在李元霸面前,他只能接住一锤。这一战成了衡量勇将实力的标尺——如果你连李元霸的一锤都接不住,那就别妄称英雄。
裴元庆硬抗三锤,震撼武林裴元庆的出场并不如罗成那般名声在外,但他靠的不是背景,不是资历,而是纯粹的实力。他出生军门世家,自幼随父征战,长于战阵,粗中有细,身材高大,力大如牛。最引人注目的,是他手中的兵器——双锤,银白锃亮,一柄重达三百六十斤。
裴元庆不走轻巧路线,也不靠招式花哨。他的战斗风格直来直去,锤起锤落,就是两个字:碾压。在一般人眼中,他和李元霸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,只是年轻了十岁,稚嫩了几分。
传说中,那场比武比任何一次都更惊心动魄。李元霸站在擂台上,像一尊雕像,眼神冷峻,没有一丝表情。裴元庆踏上擂台时,眼神中有一丝火气,不是挑衅,而是跃跃欲试。他一直把李元霸当作人生中最大的对手。
两人四目相对,没有客套,没有寒暄,直接开打。
李元霸一锤挥出,速度快到几乎无法看清轨迹,空气在锤头周围爆鸣,似雷霆降临。裴元庆不退反进,抬起右手银锤,迎面格挡。两锤相撞,发出一声惊天巨响,擂台中心瞬间龟裂。裴元庆被震退两步,脚下地砖碎裂,尘土飞扬。
他咬紧牙关稳住脚步,没有倒。
全场哗然,第一锤,居然挡住了!
李元霸眉头微挑,再不犹豫,第二锤接踵而至。裴元庆调转左锤横扫,力求卸力,但还是没能完全抵挡住。这一锤落下,他整个人被轰出四五丈远,背脊撞到擂台边沿,吐出一口鲜血。
他缓缓起身,脸色苍白,但双手依旧紧握双锤。他没有退场的打算,哪怕气息紊乱、双臂发麻。
第三锤是最致命的一击。李元霸几乎使出全力,锤头划破空气,带着刺耳的音爆声直取裴元庆面门。裴元庆举起双锤交叉格挡,整个人往后仰,靠双腿死死撑地。那一锤落下,他的膝盖直接压裂地砖,双脚几乎陷入地面,嘴角再次渗血,胸膛起伏剧烈。
但他——还站着。
这一刻,整个擂台周围寂静如死,所有观众都屏住了呼吸。即便是李元霸,也没有再挥出第四锤。他收锤,略一点头,转身离场。
裴元庆赢了吗?没有。他被打得吐血,被震退、跪地,毫无还手之力。但他做到了罗成做不到的事:硬接三锤未倒。
这三锤之后,裴元庆成为李元霸唯一承认的对手。他的名字,从此载入史书,不再是“年轻后起之秀”,而是真正意义上的“第三猛将”。
从那之后,武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:“若非李元霸,裴元庆当为天下第一。”他不是不够强,而是生不逢时,遇上了个开挂的对手。
“铁锤神话”的落幕与战场遗憾如果说罗成和裴元庆是李元霸战斗力的参照系,那么李元霸本身,则是那个时代最传奇的存在。他的锤,是一面镜子。能在他锤下不倒,已经是绝对英雄;能接三锤,还能站着,那几乎就是神明。
但真正让人唏嘘的,是这三位猛将,最终的结局都颇为悲壮。
罗成战死在北地战场,一人单骑突围,掩护大军而亡。传说他力竭战死,立在战场如标枪,直到风干才倒下。他的死让唐军将士泪流满面,也成了将门之子的终章写照。
裴元庆则死于阴谋。他在一次攻城战中被奸细引入陷阱,重锤之下无人敌手,却不敌背后暗箭。年仅十九岁,一代少年天才,猝然殒命。他的死引发无数猜测,有人说是妒贤者设局,也有人说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。
而李元霸,最让人无法接受的,是他不是死在敌人刀下,也不是战死沙场,而是死于天雷劈顶。一日清晨,狂风大作,他在营帐外锤舞操练,突然雷电轰鸣,巨雷直击,天生神力的战神,竟当场毙命。
人们说,那是天妒英才。他太强了,强到无法存在于人间。上天不容,于是亲手收走。
他们三个,一个死于战阵,一个殒于陷阱,一个亡于天谴,没有一个善终。可正因如此,他们的名字才被历史铭记,他们的锤影,才被后人千百次传颂。
在那样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,他们用铁锤、银枪和鲜血,定义了什么叫做“猛将”,什么叫做“真正的对手”。
也许,历史终将风化,但每当提起那个“接得住李元霸一锤”的故事,人们就会重新燃起一份热血与敬意。
发布于:山东省天金策略-股市配资-配资安全配资门户-顶级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