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30日,再鼎医药宣布其针对FGFR2b的抗体药物贝玛妥珠单抗在一线治疗胃癌的3期临床试验中达到OS终点!
大家知道,胃癌是癌症中的“狠角色”。 在中国,每年有36万新发胃癌病例,占全球胃癌病例数的40%。同时,我国每年胃癌死亡病例多达26万。
对于胃癌患者和家庭,贝玛妥珠单抗3期临床试验的成功,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消息。
1
贝玛妥珠单抗的效果如何?
贝玛妥珠单抗的3期试验(FORTITUDE-101)在全球37 个国家进行,有300 个研究中心参与,总共入组547 名患者。根据官方通告,临床研究的中期分析发现,与对照组(安慰剂联合化疗)相比,贝玛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能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期。
虽然具体的数据有待未来在学术会议上公布,但是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之前2期临床试验(FIGHT)的结果。
展开剩余85%此2期临床试验中57% 都是东亚患者。受试者分成两组,一组用贝玛妥珠单抗加化疗(mFOLFOX6),另一组用安慰剂加化疗。结果表明,与安慰剂组相比比,贝玛妥珠单抗加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 7.4个月提高到了9.5 个月,中位总生存期则是从13.5个月提高到了19.2个月。
更有意思的是, 在FGFR2b过表达的患者中(肿瘤细胞里有≥10%都过度表达FGFR2b),贝玛妥珠单抗效果更好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4.0个月,中位数总生存期则是突破了2年,达24.7个月![1]
图:在FGFR2b过表达的患者人群中,贝玛妥珠单抗效果更好,晚期胃癌患者一线总生存首次突破2年 !
可以把“FGFR2b”理解为靶向药物的“吸铁石”,肿瘤组织里靶点越多,吸铁石的吸力越强,靶向药的火力就越猛。
研究发现,38% 的晚期胃癌/ 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存在FGFR2b 过表达,约16% 过表达程度≥10%。贝玛妥珠单抗就像个精准的“狙击手”,专门针对FGFR2b 过表达的癌细胞发起“攻击”。
2
在亚洲人群里,贝玛妥珠单抗的效果更佳
除了中国,在东亚的日本和韩国,都是胃癌高发的国家。可以说,亚洲就是胃癌的重灾区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亚洲人群里,贝玛妥珠单抗效果更显著。
对FIGHT临床研究中的东亚患者的数据分析表明,贝玛妥珠单抗联合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.9个月,中位总生存期为24.7个月,相比之下,安慰剂加化疗的对照组 mPFS和mOS 分别为8.2个月和12.9 个月。
如果看肿瘤细胞中FGFR2b阳性比例≥10% 的东亚患者,贝玛妥珠单抗联合治疗组的效果也更佳, 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30.1个月!死亡风险降低57% (风险比HR = 0.43,95% CI 0.22-0.86 )[2]
为什么贝玛妥珠单抗更偏爱东亚患者?目前还不知道具体的原因,这可能跟基因有关,也可能跟治疗的方式有关。
由于东亚是胃癌的重灾区,贝玛妥珠单抗的这一“偏爱”,无疑是一个好消息。
别看胃癌在亚洲挺横,FGFR2b的靶向治疗可以给它点颜色看看。
3
2期临床试验是为3期探路
需要指出的是,FIGHT只是一个2期临床试验,主要目的是初步探索贝玛妥珠单抗疗效和安全性,仍需要在更大样本3期试验中验证。
2期结果提示,贝玛妥珠单抗联合治疗组可改善FGFR2b过表达人群mOS,尤其针对FGFR2b过表达(≥10% 2+/3+)患者疗效更好,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都得到显著性差异,但这个结果并不是一个预设的分析指标,只能算是“事后诸葛亮”,需要在前瞻性试验中进一步确证。
FIGHT研究的意义在于作为一项探索性2期研究,让我们看到了贝玛妥珠单抗在FGFR2b过表达胃癌中的治疗优势。3期临床试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到这些患者,将他们作为测试人群,同时也将临床获益的金标准总生存作为3期临床的主要终点指标。
而根据官方的通告, 如今3期临床试验也显示了总生存数据的优势,这不但证实了贝玛妥珠单抗的临床疗效,也肯定了2期临床试验的重要意义!
4
贝玛妥珠单抗的副作用可控
这世界上应该没有“疗效拉满,副作用不存在”的药物。
在临床试验中,贝玛妥珠单抗加化疗的患者也经历了一些副作用[1]。
但是,因为治疗组是与化疗联用, 很多试验里记录的不良反应,应该来自化疗。
比如说,3级以上的中性粒细胞减少,贝玛妥珠单抗加化疗组发生率有30.3%,但是作为对照的化疗组也有36.4%。
但是,试验中也发现了与贝玛妥珠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:角膜相关的症状,包括干眼、角膜炎、点状角膜炎等。3级以上的角膜相关症状,在贝玛妥珠单抗组有24%,而在对照组中没有发现。
2期试验中,在贝玛妥珠单抗治疗组,有31个患者因为出现不良事件停药,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角膜相关的问题(24/31,77.4%);而安慰剂组无因角膜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情况。在亚洲人群中,发生率也基本相同。
但幸运的是,角膜相关的不良反应是可逆的,30.3%出现问题的患者能够获得完全恢复,另外有15.8%的患者症状能降级到最轻微的一级。
发生角膜的问题,其实是跟贝玛妥珠单抗的靶点FGFR2b有关的。由于FGFR2b在角膜上皮也有较高的表达,也会向贝玛妥珠单抗喊出“向我开炮”。这并不是单抗药物的脱靶副作用,纯粹是一个对正常组织的“误伤”。
在2期临床试验中,并未针对角膜症状进行干预性的措施。但是,正是因为2期临床发现了这个问题,3期临床试验已纳入眼部护理方案(如人工泪液、眼睑卫生指导),并取消“28 天内未缓解即停药” 的严格要求,以平衡疗效与安全性。
从目前新闻稿中透露的信息可以了解到,3期临床中贝玛妥珠单抗治疗组中角膜症状的发生率更高,但这有可能是因为使用了不一样的评估标准。更为关键的信息是,3期试验中大多数患者的眼部不良事件都已经缓解到最轻的级别(G1级),甚至完全解决,这使得患者可以恢复贝玛妥珠单抗治疗。
对于胃癌患者来说,生存更重要,所以,如果能对眼部不良事件进行有效控制,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,也就有可能提高总生存。
非常期待3期临床的具体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。
5
期待更多的创新药
胃癌一直是医学领域的“老大难” 问题,超半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,预后不容乐观。数据显示,晚期胃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仅约5%。
回溯过往“升级打怪”的道路,在化疗时代,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普遍不足12个月;首个靶向治疗药物——HER2 单抗联合化疗问世后,生存期提升至 12个月以上;随着免疫治疗的加入,患者总生存期进一步延长至15个月左右,但也很难超过18个月。
如今,FGFR2b单抗这一靶向药物进入人们视野。如果在3期临床试验中,患者中位总生存期能突破两年,甚至更长,这无疑将成为胃癌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。
在胃癌治疗的艰难赛道上,贝玛妥珠单抗的突破点亮了一盏明灯。
同时也需要剧透一下,由于在临床前研究中发现,贝玛妥珠单抗能增加PD-L1 表达,增强免疫微环境,现在也有贝玛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的研究在推进,结果非常值得期待。
天金策略-股市配资-配资安全配资门户-顶级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